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(記者 蔣濤)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12日在北京舉行的專題記者會上表示,新老勞動力的替代不是簡單的“一加一減”、“一進一退”的關係,中國將在發展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。
 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《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》中提出“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”,引起媒體持續關註。有觀點稱,中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約1200萬人,其中約600萬為退休替代而來,中國延遲退休年齡後,這部分替代職位將被“吃掉”,加重青年人的就業難。
  對此,胡曉義以中國淘汰落後產能為例稱,在“夕陽產業”退下來的人員一般不會由青年人補上,因為該產業已走向衰落。他認為,不要簡單看成第一產業、第二產業有多少人退出勞動領域,就有多少青年人補進去,隨著社會發展,第三產業容納勞動力的空間越來越大,對各類勞動力的吸納能力越來越強。“我強調的是在變化中求發展,在發展當中創造出更多的就業崗位。”
  他提出,中國社會結構和產業結構正處在迅速發展和變革之中,應該在產業結構調整中調配勞動力,使人力資源和社會經濟發展的結構相適應。
  值得一提的是,2012年中國勞動力資源總量首次出現絕對下降的情況,相比2011年,勞動力的總供給減少345萬,預示著中國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即將結束。
  面對這一變化,胡曉義認為,適當而漸進性的延遲退休年齡是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效能的一個舉措,延遲退休與增加就業看似矛盾,但都是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所需要的。
  而對此前有聲音稱,延遲退休將從公職人員或重體力勞動者先試的說法,胡曉義強調,“這隻是一種猜測”,不主張假定一個設想然後再去批判它,而是歡迎各方提出積極的建議。(完)  (原標題:官方談“延退致數百萬職位被吞”:創造更多崗位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k14dkcrn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